


“國家還是蠻重視,所以我們還是要種田,飯碗要端在自己手里。”蓼江鎮(zhèn)種植大戶唐躍林激動地說。盛夏時節(jié),稻穗飄香。眼下,我市已進入了早稻收割期。蓼江鎮(zhèn)農戶們正搶抓農時,組織農機收割,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。

一大早,蓼江鎮(zhèn)的種植大戶唐躍林就在他的田地里忙碌起來了。農機人員駕駛著收割機馬力全開,在稻田里來回穿梭,轟鳴聲此起彼伏,割稻、脫粒、吐稈一氣呵成,新收的稻谷將運送到烘干基地進行烘干收儲,唐躍林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他今年種植了水稻110畝,其中單季稻50畝,雙季稻60畝。放眼望去,一片片稻田滿目金黃,層層疊疊的稻穗顆粒飽滿,長勢喜人,微風吹過,翻起層層稻浪,空氣中彌漫著陣陣稻谷清香。“現在普遍都是機械化,插秧機、旋耕機、收割機、烘干機,耕、種、收都實行機械化了。”唐躍林說。
唐躍林自己算了一筆賬,今年早稻的稻種是由政府發(fā)放的,加上管理得當,他的早稻產量達到了每畝1000斤。政府給的補貼包括了雙季稻每畝補貼300元,30畝以上規(guī)模種植大戶再每畝補貼100元。為了鼓勵他們早稻集中育秧,對他們的大棚建設補貼成本的50%,同時對他們機插機拋還有額外補助,國家給予的補貼,唐躍林一畝最高能領取到800元左右。
為保障糧食生產,該鎮(zhèn)為種植大戶免費發(fā)放種子和化肥,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。同時,還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,面對面為種植大戶傳授生產管理技術。該鎮(zhèn)還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,讓機械設備廣泛應用,實現耕、種、收全程機械化。“蓼江政府一直致力于河道治理和產業(yè)路的修建,為農戶農業(yè)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。”蓼江鎮(zhèn)農業(yè)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郭艷燕說。
近年來,該鎮(zhèn)以土地流轉為抓手發(fā)展規(guī)模農業(yè),種植大戶不斷涌現,今年百畝以上的種植戶有100多人,這些農戶常年耕耘在田間,保證了糧食豐產豐收。
來源:資興市融媒體中心
作者:歐 陽雨桐 曹裴媛
一審:歐陽雨桐
二審:黃欣
三審:廖英武
本文為資興新聞網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nttongqun.com/content/646941/99/15106535.html